快速,高质保障,诚信合作放心交易保障双方利益
手机微信号18973889360(给力教育)
客服QQ:775451228
手机版
2020年的夏天,东华理工大学的毕业生们手握毕业证书,走出校门。这张证书不仅是他们四年本科学习的证明,更承载着新冠疫情下教育模式变革的印记。从1956年建校到2020年,学校经历了多次资源整合与政策变革,而2020年的毕业证,正是这一历程的见证。
东华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太谷地质学校,1958年迁址江西抚州,更名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华东地质学院,2002年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2007年正式升格为东华理工大学。学校以地质、核科学为特色,逐步发展为涵盖理、工、管、文、经、法、教、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2020年前后,学校正处于“双一流”建设关键期。根据教育部政策,高校需强化特色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东华理工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与中核集团共建的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铀矿地质、分析测试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例如,2020年学校获批“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进一步巩固了其行业地位。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暴发,教育部与江西省教育厅相继出台政策,推动教育信息化与学历证书管理规范化。
全国政策背景
线上教学与毕业要求:2020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高校“停课不停学”,并明确线上教学学分可替代线下课程。
毕业证电子注册:教育部强调,2020届毕业生学历证书须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电子注册,确保信息真实可查。
补办流程简化:针对疫情期间学生无法返校的情况,教育部允许通过线上提交材料补办毕业证明书,并要求高校在学信网标注电子证明。
江西省细则
优先保障毕业生线上答辩、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对因疫情无法返校的学生,通过邮寄方式发放毕业证;
简化补办流程,允许通过“赣服通”平台提交申请材料。
江西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学历证书发放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
东华理工的实践
线上答辩与毕业:2020年4月,学校发布《关于2020届本科毕业生线上答辩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学院采用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组织答辩,并全程录像备查。
毕业证发放创新:对无法返校的学生,学校通过EMS特快专递寄送毕业证,并附赠校长签名的电子版毕业证书(PDF格式)。
防伪技术升级:2020届毕业证采用新版设计,融入微缩文字、荧光防伪等新技术,证书编号与学信网实时关联,确保真实性。
对于2020届毕业生而言,他们的毕业证承载着多重时代特征:
设计风格
证书沿用传统样式,但首次采用“双证书”制度:纸质毕业证与电子版毕业证同步发放。电子版证书可通过学信网验证,支持二维码扫描查询。
政策过渡期
2020年正值疫情倒逼教育模式转型,毕业证成为检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果的标尺。例如,学校通过线上答辩质量抽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因疫情打折。
社会认可度
随着学信网普及,用人单位对学历的核查更便捷。例如,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小李,凭借电子版毕业证顺利通过某核电企业的线上初审,最终入职。
2020年,疫情对教育的影响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线上教学的局限性:部分学生因网络条件差,无法参与线上答辩或课程学习,导致毕业进度受影响。例如,来自偏远地区的小王,因信号不稳定多次中断答辩,最终通过补录视频完成流程。
毕业证的“仪式感”缺失:云毕业典礼、邮寄毕业证等方式,虽保障了健康安全,却让部分学生感慨“少了青春的仪式感”。
政策执行的地方差异:江西省允许通过“赣服通”补办证明书,但部分省份仍要求线下办理,引发对“全国一盘棋”政策的呼吁。
2020届毕业生中,有人凭借毕业证逆境求职,有人选择继续深造。例如:
案例1: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的小张,毕业时因疫情无法参加线下招聘会,通过学校“云就业”平台投递简历,最终被某地质勘探院录用。他感慨:“电子版毕业证让我在线上面试时更有底气。”
案例2:英语专业的小陈,因无法返校参加毕业典礼,通过学校制作的“云毕业纪念册”保留回忆。如今,她已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常向学生展示电子版毕业证:“这是特殊年代的见证。”
东华理工大学2020年的毕业证,既是个人成长的里程碑,也是疫情下教育变革的缩影。从线上答辩到电子证书,从邮寄发放到学信网验证,它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在危机中的创新与坚守。
如今,当校友们翻出那张印有“东华理工大学”字样的证书,或许会想起那个特殊的夏天——疫情虽改变了毕业的形式,却未能改变青春的意义。而这张纸,早已超越其物理形态,成为一代人集体记忆的载体,更成为中国教育在变革中前行的珍贵注脚。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 |